2022年12月23日,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简称“思派健康”,股份代号:0314.HK)成功登陆香港联合交易所。CIC灼识咨询作为独立第三方行业研究与分析机构,深入研究了中国特药药房、临床现场管理组织(SMO)与商业健康险行业,并全力协助思派健康在香港上市的全过程,最终公司顺利通过监管机构的聆讯,成功上市!
根据CIC灼识咨询报告,按2021年营业收入计,思派健康经营着国内最大的私营特药药房网络与肿瘤领域最大的临床现场管理组织(SMO)。
思派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于2014年成立的专注于肿瘤与重疾领域的综合医疗服务企业,业务分为特药药房网络、临床现场管理组织(SMO)与健康保险经纪三大板块,打通“医-药-险”服务闭环,全面赋能药物研发、患者购药及支付等核心场景。经过7年发展,思派健康已在全国范围内开设超过100家专业特药药房,按营业收入计在国内私营特药药房市场中排名第一。同时,基于专业的临床协调员团队与长期的肿瘤临床项目管理经验积累,思派健康亦运营着国内最大的肿瘤临床现场管理组织(SMO)。
CIC灼识咨询积极配合公司和保荐人撰写招股书行业概览章节,并在成功递交上市申请后,不断协助公司和保荐人回复交易所等监管机构的问询,持续完善公司上市申请材料的信息披露内容,最终公司顺利通过监管机构的聆讯,成功上市!
CIC灼识咨询对中国特药药房的市场规模、市场增长驱动因素、主要挑战、未来趋势及机遇、竞争格局进行了全面细致的分析及预测。
特药通常指针对癌症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等重疾的高价创新药物。根据CIC灼识咨询报告,中国特药市场保持稳步增长,特药销售额从2015年的1,470亿人民币增加到2021年的3,048亿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12.9%,并预计于2030年增加到约12,865亿人民币,2021至2030年预期年均复合增长率为17.4%。按特药销售额计,2021年肿瘤特药占比达63.5%,院外特药销售占比由2015年的14.0%上升至2021年的23.7%并预计将在未来进一步扩大。
顺应特药院外销售的趋势,中国特药药房市场规模于2015年的245亿人民币上升至2021年的820亿人民币,期间年均复合增长率达22.3%,并预计将于2030年达到6,112亿人民币,2021至2030年预计年均复合增长率达到25.0%。
特药药房为患者提供丰富的特药种类选择以及专业的药师服务,拥有着相较传统零售药房更高的专业性要求。作为对于院内医疗服务的补充,特药药房通过在院外为患者提供购药及用药指导、随访评估、副作用咨询与患者教育等方面的支持保障患者的长期用药依从性,可有效缓解院内药师服务不足的问题。
特药药房行业驱动因素和发展趋势包括以下方面:
患者对创新特药的需求持续提高
癌症等重疾在国内日益普遍,患者对创新疗法及药物的需求亦持续上升。根据全国肿瘤登记中心及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癌症新发病例数由2015年的390万例增长至2021年的约480万例。随着癌症发病人数的不断增加,患者对创新肿瘤药及专业特药药房提供的药师服务的需求将随之增加。 患者对院外特药销售渠道的需求不断提高 我国政府出台的“零加成”政策取消了公立医院销售药品的价格加成,且特药通常需要严格的管理与高昂的储存成本,因此公立医院对于院内药房销售特药的意愿不强。同时,我国对于公立医院中医疗费用的药占比亦有着严格的控制,公立医院不倾向于提供高价特药,且不参与集采的药品难以在公立医院内购得。基于各种原因,高价值创新药物相关的处方越来越多地出现外流现象,患者更倾向于在药品种类丰富、药师服务专业的院外特药药房购买所需要的特药药品。支付端方面,近年来国家医保局出台了“双通道药房资质”等一系列鼓励性政策推动院外药房支付渠道的畅通化,商业保险公司亦不断改进保险产品设计扩大客户群,患者支付能力的提升将进一步推动特药药房市场未来的高速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