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port Insights

报告洞察

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

2021年06月23日

CIC灼识咨询发布《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


2020年初新冠疫情的暴发加速了线上医保支付的落地,互联网医疗得到了发展与扩张的重大机遇。互联网慢病管理作为互联网医疗发展较早的垂直领域之一,潜在市场规模达3,000亿元,增长潜力不可小觑。在此背景下,CIC灼识咨询对行业进行了大量的一手、二手研究和深入的分析,重磅发布了《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行业蓝皮书》,就互联网慢病的特点及分类、慢病管理的重要性、互联网慢病管理的发展历程、互联网慢病管理产品服务和市场规模、互联网慢病管理参与者概览进行分析。本文将蓝皮书中的精华内容摘录出来以飨读者。


中国互联网慢性病管理行业核心总结


一、慢病的特点及分类


慢病(慢性病)是对起病隐匿,病程长且病情迁延不愈,长期累积导致对靶向器官损害,缺乏确切的传染性生物病因证据,病因复杂,且有些尚未完全被确认的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我国的慢病人群基数较大,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阻塞性肺气肿、乙型肝炎、慢性肾病等为患者人数***多的慢性疾病。预计到2024年,中国的高血压、心脏病患者将达到3.8亿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人数将达到1.5亿人,慢性肾病人数将达到1.4亿人,糖尿病人数将达到1.3亿人,以及乙肝丙肝人数仍高达1亿人。



二、慢病管理的重要性


有效的慢病管理有助于提高慢病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改善病人心理健康。同时,慢病管理通过降低患病率与并发症发生率可大幅节约社会及患者的医疗开支。



自2012年来我国社会医保结余率逐年下降,而慢病开支占医保总开支比例较大,因此慢病患者通过慢病管理可降低社会医保开支压力及个人经济负担。



传统慢病管理存在诸多痛点及弊端。如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低,基层医院医疗资源大幅浪费,导致患者就诊体验较差。另外,从患者依从性角度而言,传统的慢病管理无法监督患者平时的治疗活动及生活方式,管理治疗意识较差的患者不能做到按时复诊及服药,导致患者治疗效果大幅下降。


相比传统慢病管理方式,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可为慢病患者提供在线复诊、开具电子处方、患者数据监测、用药指导、定期回访及慢病干预等诊疗管理服务从而助力实现分级诊疗、提高患者依从性、降低就诊门槛、优化医疗诊断,进一步提高治疗效果和医疗资源利用效率。


三、我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发展历程


1. 开创元年(2014)

随着《关于推进医疗机构远程医疗服务的意见》的颁布,我国***放开医疗机构运用信息化技术向院外患者服务,并允许医生多点执业。自此,患者可在线上随时随地完成一些轻微疾病的诊断及健康咨询。



2. 平稳发展(2015-2017)

2015年7月国务院颁布《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允许线上医疗平台依托医疗机构发展互联网医院,并推出一系列监管政策健全互联网医疗服务体系。自此,患者可在线上获得“一站式”线上线下医疗服务,医生的治疗效率进一步提升。



3. 关键突破(2018-2019)

进一步深化网络医疗健康服务应用,逐渐开放电子处方、线上处方药购买、药品配送商直接配送、线上医保个人账户支付等服务。诊疗和购药的线上化极大程度减少慢病患者的时间成本,保障百姓规避风险、合理使用药品。


4. 未来可期(2020后)

自2019底,国家医保局明确将常见病和慢性病复诊患者的部分“互联网+”医疗服务纳入医保基金支付范围。医保统筹基金支付给予了互联网医疗企业和公立医疗机构平等的发展条件,同时支付端的进入标志着就诊服务全流程打通,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的用户接受度进一步提高,从而为后期平台发展提供新动能。



四、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产品服务和市场规模


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的产品及服务众多,根据支付方不同,可分为患者端、企业端、医院端、和政府端的慢病相关产品与服务。



1. 患者端

我国互联网慢病管理患者端产品与服务主要为线上医事服务,包括慢病复诊和线上家庭医生问诊服务及药品、医疗器械及保健品的零售。政府对于慢病管理线上复诊、线上处方药开具、线上医保支付等医疗服务环节的开放,将推动线上医事服务与医疗健康相关电商零售市场的快速发展。


2. 企业端

我国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端产品与服务主要为营销,包括展示类广告、搜索类广告、学术论坛推广;医疗服务,即联手商业保险为企业用户提供疾病诊疗和健康管理服务;同时开展医药经销活动,作为药品经销商向零售药店提供药品及器械等。近年来,随着中国商业健康险的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商业险同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携手为企业客户提供慢病相关医疗服务,互联网慢病管理企业端市场将保持持续增长趋势。


3. 医院端

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主要为医院提供医院管理信息系统、临床信息系统等信息化平台,其主要盈利模式为向医院收取软件授权费或SaaS年费。随着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的发展,医院对于信息化改造、信息化管理需求大幅提升,推动慢病管理医院端市场。


4. 政府端

政府携手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签订框架协议,为基层提供慢病诊疗服务,促进家庭医生的落实,并为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带来巨大发展空间。

2019年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规模约700亿元,这一数字预计在2024年增长到2,177亿元。来自企业端(TO B)的收入占比***,但来自政府(TO G)及患者端(TO C)的收入增速较高。


注:市场规模仅包含慢病相关的收入


五、中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参与者概览


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参与企业类型众多,包括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线上问诊平台、医药电商、线下零售药店、医疗信息化服务商等。各企业基于不同的切入点及商业优势,积极布局各自的互联网慢病管理生态。现我国互联网慢病管理市场仍在发展阶段,稳固的医患关系链、“新特药”的数量、完善的供应链及线上医保支付将是促成平台成功的重要因素。



相比于医药电商平台或线上问诊平台,互联网慢病管理平台专注于为患者提供慢病管理服务。此类平台能够更好的提升用户的粘性,吸引优质的医生,从而进一步巩固医患关系链,并提高平台的产品丰富度与服务专业度。在我国主要提供互联网慢病管理服务公司中,医联、智云在产品丰富度与服务专业度上处于行业***水平。


分享:

Welcome to our website! In order to provide better services and personalized experiences, we will use some browser cookies. These cookies may record your personal information, but will only be used with your consent. You can change or revoke your consent at any time, but some features and services may be affected. Please see our "Privacy Policy" for more information. Click "Agree" to continue browsing the website, click "Reject" to exit the page.

接受
拒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