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穿国产品牌叫做“土”,穿国际品牌才是“潮”。
但随着越来越多的国潮服饰亮相海外各大时装周秀场,甚至“老干妈头像”的卫衣也出现在曼哈顿全球顶尖买手店里,中国消费者的品牌自信终于被一把点燃。
从河南卫视牛年春晚的歌舞节目《唐宫夜宴》一夜之间火遍大江南北,到水下《洛神水赋》、地上《龙门金刚》,民族文化自信心高涨的情绪下,国潮彻底崛起。据灼识咨询数据显示,近10年来,国潮搜索热度上涨528%,从2016年到2021年,关注国潮品牌的消费者整体上升,从45%上升到了75%。
作为一家老牌的国产运动品牌,匹克近几年也同样置身“国潮”砥砺前行。2019年,匹克中国风山海经系列跨界潮鞋全新登场,这是一次态极黑科技x国潮涂鸦的大胆跨界,不仅采用一样的态极底,其潮酷的原创涂鸦同样非常吸睛,鞋面图案采用数码喷绘工艺,特殊固色技术处理,尽显潮流特色。2022年西安博物院联名款3D打印鞋,以3D技术唤醒千古文明,未来感,一气呵成。2022年11月,匹克作为新国潮代表,多款国潮元素产品亮相第八届中国(泉州)海上丝绸之路国际品牌博览会。
今天,《灼识三点半》栏目,对话匹克(中国)有限公司CEO许志华,为大家分享国潮现象背后的深层思考。
受访嘉宾:许志华,匹克(中国)有限公司CEO。
灼识访谈人:朱悦,CIC灼识咨询合伙人,拥有15年以上的专业顾问和咨询服务经验,参与管理大消费行业项目。
朱悦:
您如何看待现在流行的国潮现象?
许志华:
国潮不仅仅是一种潮流,我觉得它更是年轻人自信心的体现。
这种自信心表现的背后,就是在说未来中国品牌,有机会跟国际品牌站在同一个标准,或者站在同一个平台上进行竞争,这种机会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因为对我们这种时间较长的中国品牌来讲,大概都有这么一个感受,以前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中国品牌不行、我只买国际品牌等。这背后当然还是因为过去60后、70后,或者说85前的消费者,他们需要通过这些外在的东西来表现出自己的自信,核心就是自信心不够。但是现在90后为主体的消费人群,自信心有了很高的提升。
朱悦:
您说国潮现象的出现,对于中国品牌来讲是一个很好的机遇。那在这个机会前提下,中国品牌应该做些什么呢?
许志华:
其实大家也有发现,很多中国品牌可能单纯想在这个机会上躺赢!也许画个山海经、画个中国龙,就叫国潮。
但我认为这只是一个表象,我觉得真正的国潮,是提升硬实力和软实力。
比如对于匹克所处的运动赛道来讲,我觉得最重要的是两点。第一点是科技,真正通过科技提升运动员、消费者的穿着感受,提升运动的成绩。不管是在新材料上还是新表达形式上,都要有更多的科技表现。
就像最初穿跑鞋能实现人类奔跑速度的历史突破,既然穿耐克的鞋能够突破,那未来也可以穿着更多的中国品牌实现一些突破。大家就可以看到,原来你也能做到呢!跑进前三的国内选手穿着国内品牌的占比越来越高,就可以说明这一点,这也是国内品牌科技能力提升的表现。
这几年虽然有疫情,但匹克业务还是保持稳健,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我们的科技提升,极大改善了用户的体感,感谢年轻消费者认可的同时,自然就有了非常好的业绩。
第二点就是跟用户共创,或者说以用户为中心的经营思想。大家做消费品的时候,很习惯地说,用户是上帝!但问题是上帝的需求点在哪里?其实大家都不知道在哪里,所以往往需要一些媒介来告诉我们,上帝的需求点是什么?但是中间经过媒介的解读后,就不是真正的用户需求了,中间可能已经出现了偏差。
但是现在的互联网方式,可以让我们直面用户,真正感受到用户对产品的最直接反馈,不论是正向,还是负向,企业用足够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去直面这些反馈,并通过不断解决不足点,让企业得到提升,这是企业发展很重要的基本经营逻辑。
在这个大时代面前,深入触达到年轻用户中间去,中国品牌才能抓住重新洗牌的机会。
朱悦:
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国潮服饰出现在了海外的秀场上,对此您怎么看?中国文化出海,应该怎么做?
许志华:
近几年经济形势趋于全球化,这是一个不可逆的方向。
其实匹克在2004年就已经开始进行全球化布局,在海外开始注册商标、做品牌影响力推广等,我们在2004年的时候就开始跟NBA火箭队进行合作,吹响了出海的号角。
从匹克的角度来看,2022年的出口,还是有接近百分之八、九十的增长,增长的背后,主要核心还是来自于技术,技术不只是实验室挂在墙上的专利,更是真正去提升用户感受。只要真正的提升用户感受,用户肯定愿意买单。
所以我始终认为,中国企业随着自身实力的提升,包括研发能力、设计能力,也包括对文化的洞察和自信,再加上未来对全球布局渠道的更深入了解和参与,我相信中国企业是非常有机会在全球竞争中站稳脚跟。
所以出海这个问题,我认为不是一个阶段性的话题,不是说这段时间跨境电商热,大家就觉得要出海,这是中国企业走出去所必须的一个长期过程。提升民族自信、提升国力,加强跟海外消费者的更深入交流,才是出海所需的好的通道和支撑。
就像中国大多数人没去过美国,但是我们知道美国的好莱坞、麦当劳、耐克。这些东西不会让我们觉得恐惧,而是亲切。我相信未来中国企业也应该承担起这样的职能,走出去不应该是简简单单的卖东西出去,更应该是匹克、李宁、华为等企业这样走出去,并让别人感到文化上的理解,我想未来也会有更多这样的企业逐步的走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