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观点
1. 中国超60%的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是晚期,确诊时分期为Ⅰ期癌症的人群占整体癌症确诊人群的19.9%,而在美国该数字为35.5%。
2. 在无创影像学筛查和有创侵入式诊断之间,此前缺乏一层便捷高效、非侵入式的早诊手段。不过,液体活检作为当前肺癌早诊最前沿的研究方向,改变了这一现状。
3. 由于肺癌LDCT依从率较高,早诊率提升较为乐观,预计2030年肺癌LDCT渗透率可以达到60%。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肺癌早诊可及人群规模将以10.8%的复合增速进一步于2025年、2030年分别增长至1,130万人、1,960万人。
2023年4月7日至9日,中国肿瘤标志物学术大会暨中国整合肿瘤学大会暨第十六届肿瘤标志物青年科学家论坛暨中国肿瘤标志物产业创新大会(CCTB大会)以四会联办的形式在上海跨国采购会展中心隆重举行。
此次盛会通过40余场主题论坛及专题活动,充分展示出新型肿瘤标志物及其相关领域基础研究、前沿技术、临床应用、产业发展等方面的创新与突破,进一步促进了相关领域的多学科整合及全方位合作。
大会期间,CIC灼识咨询与圣美生物共同发布《中国肺癌早筛早诊行业蓝皮书》,由CIC灼识咨询创始合伙人侯绪超担任主讲人。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副院长孙奋勇教授作为会议主席、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人民医院检验医学中心主任娄加陶教授作为主持人、珠海圣美生物诊断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石剑峰先生作为行业嘉宾出席了发布会,并围绕肺癌早筛早诊技术与行业发展进行了深入交流与讨论。
以下为蓝皮书主要内容。
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子的作用下,局部组织细胞增生所形成的新生物。依据该新生物的细胞特性和对机体的危害性程度,肿瘤又可以被划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其中恶性肿瘤又被称为癌症,其生长迅速,对周围组织具有侵袭性,是导致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2021年,全球癌症总发病人数达约2,000万人,中国癌症发病人数达约480万,约占全球发病人数的24.1%。
从肿瘤负担来看,随着中国人口老龄化、社会生活环境和生活方式的变化,癌症已逐渐成为中国居民死亡的重要原因。《柳叶刀》发布的《1990-2017年中国及其各省死亡率、发病率和危险因素》研究报告显示,1990年没有任何一种癌症跻身中国居民的前十大死亡原因,而在2017年的前十大死亡原因中,不同类型的癌症已占据三项,其中肺癌因于每十万人中造成1,065人的死亡居于第三位 。2018年《柳叶刀》全球癌症生存趋势监测报告(CONCORD-3)显示,我国癌症整体五年生存率为36%,远低于美国(64%)和日本(57%)①。
我国与美国、日本的癌症五年生存率
资料来源:柳叶刀;美国癌症协会;日本国立癌症研究中心;CIC灼识咨询
1
肿瘤早筛早诊是提高肿瘤五年生存率减轻肿瘤负担的有效方式之一
如果能在发展早期发现恶性肿瘤,其五年生存率能够达到90%,相比晚期恶性肿瘤较低的五年生存率提升巨大。并且在肿瘤的发展过程中,从正常细胞到出现癌变乃至发展为晚期癌通常会经过几年、乃至十几年的较长时间,有足够的肿瘤早期检测“窗口期”。肿瘤早筛早诊可以帮助定位能从治疗中获益的患者,提前获知肿瘤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以此来降低癌症死亡率和将来得某种疾病的风险。
然而,在中国,癌症基本概念和肿瘤早期检测知识的普及程度不足。根据柳叶刀发布的一项涵盖23个医院的多中心研究,在中国,确诊时分期为Ⅰ期癌症的人群占整体癌症确诊人群的19.9%,而在美国此数据为35.5%,我国肿瘤早期检测率较发达国家有一定差距②。
同时,肿瘤早期检测可以降低治疗成本,减轻个人和国家医疗负担。肿瘤早期时通常仅影响局部,通过微创手术即可实现病灶根除,治愈率高,治疗费用也相对较低。中晚期癌症由于发生扩散甚至转移,已经失去了根本性治疗的机会,多采用化疗、放疗或靶向药物、免疫抑制剂等新型疗法,住院周期与护理周期大大延长,即使花费巨大也只能有限延长患者生存期、几乎无法实现治愈。
2021年中国肺癌发病人群约97.8万人,是中国第一大癌症,早期常无明显特征,超60%的患者在临床检出时已经是晚期,肺癌防控刻不容缓。
肺癌是全球及中国癌症的主要构成,其发病人数位列全球癌症发病人群第二位、中国癌症人群第一位,2021年,全球肺癌发病人数达到226.9万,中国肺癌发病人数达到97.8万,分别占同年全球及中国总癌症新发病例的11.5%和20.6%。
在这其中,中国肺癌新发病人占全球肺癌新发病人的比例达由2016年的42.5%,上升至2021年的43.1%,并呈现继续上升的趋势,预计至2030年,中国肺癌新发病例占全球的比例将达到44.5%。
全球及中国肺癌发病率
资料来源:WHO,国家癌症中心,CIC灼识咨询
早期的气道异常细胞到晚期肿瘤细胞扩散,肺癌各期五年生存率不断下降。早期肺癌通常无明显特征,到了晚期会出现多种症状,如皮肤增厚及色素沉着、horner综合征、皮肌炎、骨关节增生、小脑皮质病变等。在中国,超过60%的肺癌患者临床确诊时已是晚期,而III期肺癌患者的五年生存率不足36%,IV期肺癌患者5年生存率低至6%,远远低于早期肺癌患者约60%~90%的五年生存率。早期肺癌标准治疗可行手术切除,而晚期只能寻求全身系统性治疗。
具体肺癌各分期进展特征、五年生存率、治疗方式及费用预估
资料来源:CSCO,NCCN,CIC灼识咨询
2
LDCT是国内外一致推荐的肺癌筛查手段目前我国LDCT筛查参与率仍有提升空间
中外多部肺癌诊断、筛查相关指南一致推荐低剂量螺旋CT (LDCT)作为唯一的肺癌筛查手段,筛查年龄区间推荐为40岁至80岁的肺癌高危人群。肺癌高危因素则包括累计吸烟年报数、环境或职业暴露、肺癌家族史、既往肿瘤史等。按照结节的密度从低到高,LDCT扫描检出的肺结节可以分为磨玻璃结节、部分实性结节和实性结节三种。根据《中华医学会肺癌临床诊疗指南(2022版)》,《肺结节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18年版)》,NCCN,中华医学杂志,肺癌早诊早治管理的详细流程如下所示:
资料来源:中华医学会,NCCN,CIC灼识咨询
根据中国农村地区铺开癌症早诊早治项目的经验,2012年,“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正式纳入了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在城市地区开展了包括肺癌在内的五大类癌症的筛查和早诊早治工作。“城市癌症早诊早治项目”各省报告的实践结果研究显示,北京和浙江城市的肺癌高危人群的LDCT筛查率超过了50%,但大部分城市的调查结果显示肺癌高危人群LDCT筛查参与率低于50%,较低的水平为10%~30%(辽宁和乌鲁木齐数据)。
针对中国农村地区的肺癌筛查执行情况,根据辽宁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发布的数据,选取了适龄共52,600人纳入筛查范围,仅有1381人参与了LDCT检查。按照一般高危人群的分布,筛查范围中约20%的人群符合问卷高危标准。以此计算,辽宁农村地区高危人群肺癌LDCT筛查依从率仅13%。根据中国癌症中心数据,农村癌症早诊早治项目覆盖了280万高危人群,然而即使该部分全部进行了LDCT筛查,占比总体农村高危人群仍然不足10%。
尽管中国北京和浙江城市的肺癌高危人群的LDCT筛查率超过了50%,中国农村地区筛查参与率显著低于城市地区;总体的高危人群肺癌LDCT筛查率低于海外国家的调查结果;根据美国NLST研究的讨论,LDCT筛查的经济性和收益报告(肺癌死亡率下降~20%)建立在参与率高达95%的基础上,中国LDCT参与率还有较大提升空间。
另一方面,LDCT作为肺癌筛查手段的准确性仍然受限,其筛出的肺结节中仅有不到3.6%为恶性肺结节,另外96.4%都是良性的,这也给医生后续评估肺结节的良恶性带来了巨大挑战,进而容易引发过度诊断和过度治疗。具体而言,由于LDCT的检查结果需要由医师依据诊疗经验进行阅片判断,可能出现阅片判断结节假阳性的情况,给患者带来心理负担和不必要的进一步影像学复查以及组织学检查;虽然低剂量螺旋CT的辐射量已经相比常规CT显著降低,但每年接收LDCT筛查累积的辐射量仍有可能诱发肺癌;由于LDCT假阳性率较高,可能导致医师错误地建议患者进行有创检查,由此带来后续的过度诊断和治疗。
3
LDCT筛查和后续有创侵入式诊断之间缺乏优效的患者筛选手段
如LDCT检出结节,需应用PET-CT、病理活检等手段来确认结节的良恶性,并且辅助肺癌的诊断。但PET-CT检测主要适用于>8mm的肺结节,而侵入式病理检查的依从性较低,许多患者对侵入式及有创检查有犹豫和恐惧心理,导致“延误诊断”或“过度诊断”。肺结节良恶性判断可以采取手术活检或非手术活检,但是仍有一定风险。
肺结节非手术活检主要包括:1)常规气管镜检查,其中包括气管镜直视下刷检、活检或透视下经支气管镜活检(Transbronchial lung biopsy,TBLB),超声引导下的TBLB称为EBUS-TBLB,较传统TBLB更精确;2)经胸壁肺穿刺活检(transthoracic neddle biopsy,TTNB),可在CT或超声引导下进行,对周围型肺癌诊断的敏感度和特异度较高。
肺结节手术活检主要包括:1)胸腔镜检查,适用于无法进行非手术活检取得病理标本的肺结节,常用的方式有视频辅助胸外科活检(VATS)等。2)纵膈镜检查,是确诊肺癌和评估淋巴结分期的有效方法,针对纵膈淋巴结状况判断的金标准,但操作创伤及风险相对较大。
此前,在无创影像学筛查和有创侵入式诊断之间,缺乏一层便捷高效、非侵入式的早诊手段,用以先一步鉴别肺结节阳性的良恶性状态,使良性肺结节患者免于不必要的有创侵入性检查以及病理活检。在肺癌早筛早诊的流程中,缺乏基础评估手段的中间桥梁,亟待更准确、患者依从性更高、风险更低检测手段进行结节评估。
资料来源:CIC灼识咨询
4
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CAC)是液体活检判断肺结节良恶性的重要检测标志物
液体活检已成为当前肺癌早诊最前沿的研究方向,并且,2023年3月,国际上首个系统阐述肿瘤液体活检技术在临床应用的指南《中国肿瘤整合诊治技术指南(CACA)-液体活检》发布。液体活检技术具有克服肿瘤异质性、可多次取样、动态实时检测、微创或无创、高灵敏度和特异性的特点。该指南整合了现有多种肿瘤指南共识及经验总结,兼顾中国特色及原创性研究,旨在推动液体活检技术的研究、开发及规范应用,为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早筛早诊、伴随诊断、预后评估、疗效监测、耐药评估、用药指导及术后复发转移风险评估的规范化应用提供指导。
常见的液体活检检测标志物包括 循环染色体异常细胞CAC(Circulating genetically abnormal cells),循环肿瘤DNA(Circulating tumor DNA),外泌体及miRNA等。CAC作为肿瘤原发灶或转移灶进入外周血的完整细胞,具有完整的细胞形态及种系多样性,是肿瘤转移的重要途径,并可提供单细胞层面上的完整染色体变化,核酸分子特征,蛋白表达差异。ctDNA可以检测的靶点包括ctDNA甲基化、拷贝数变异及基因突变,可帮助肿瘤分型和实时监测耐药突变。
根据最新发布的《早期肺癌诊断专家共识(2023年版)》,推荐年龄40岁至80岁的人群中开展肺癌筛查,对于具有肺癌危险因素的更年轻个体,根据临床实际情况和个体意愿确定是否行肺癌筛查。推荐采取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为胸部低剂量CT(LDCT)。
根据《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癌症防治行动》,到2022年,重点癌种的早诊率需达到55%及以上,且基本实现癌症高危人群定期参加防癌体检。针对肺癌,由于LDCT依从率较高,早诊率提升较为乐观,预计2030年肺癌LDCT渗透率可以达到60%。
据测算,2021年中国肺癌早诊可及人群达780万人,相较2015年的520万人复合增速约7.1%。随着中国人口结构的日益老龄化,预计未来十年中国肺癌早诊可及人群规模将以10.8%的复合增速进一步于2025年、2030年分别增长至1,130万人、1,960万人。
资料来源:CIC灼识咨询
参考资料:
① 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Harewood, R., Matz, M., & Nik?i?, M. et al. (2018).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513?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The Lancet, 391(10125), 1023-1075.
② Allemani, C., Matsuda, T., Di Carlo, V., Harewood, R., Matz, M., & Nik?i?, M. et al. (2018). Global surveillance of trends in cancer survival 2000–14 (CONCORD-3): analysis of individual records for 37?513?025 patients diagnosed with one of 18 cancers from 322 population-based registries in 71 countries. The Lancet, 391(10125), 1023-10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