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中国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持续攀升,电动化成为汽车行业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配套基础设施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施也迎来行业发展的关键时刻。碳中和背景下,快速增长的新能源汽车需要持续完善配套的基础设施建设,同时国家也不断出台补贴政策刺激充换电行业的发展,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此背景下,CIC灼识咨询与云快充共同探讨行业成长空间以及未来产业格局,联合发布《中国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行业蓝皮书》,该蓝皮书从行业角度梳理了新能源汽车能源基础设施主要的发展脉络,并重点分析了新能源汽车公共充电行业发展历程、相关政策、商业运营模式、赛道空间等,同时对换电这类补能模式的技术路径、行业发展现状以及未来产业展望进行了详细的分析。
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增长,为充换电行业提供坚实的发展基础
2021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实现快速发展,在2021年新能源汽车在新车销量的渗透率从1月的6.3%大幅提升至12月的21.4%。预计到2030 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 1,570万辆,其中大部分的新能源汽车销量将由新能源乘用车贡献。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催生大量充换电设施的市场需求,为充换电行业的发展夯实基础。
新能源汽车的配套基础设施包括充电和换电两种主要模式,自2006年萌芽至今,充换电设施已经历了培育期和快速发展期,进入到了关键发展期,充换电将共同发展;目前充电行业的发展重点已从建桩逐渐转移至运营,而换电行业则注重营运车和商用车市场。
现阶段来看,充电和换电作为新能源汽车的补能模式各有优劣。充电模式更便利、且接口标准化程度高,在短期内商业化运营更为可行,而换电模式对电池损耗低、充电速度快且安全性高,但其接口的标准化难度较高,商业化运营的盈利性仍待验证。
中短期(2025年以前)来看,由于标准化技术难点,充电仍然将会是主要的补能形式,充换电行业将以“充电为主,换电为辅”。
长期(2025年及其以后)来看,由于大规模电动车充电将对电网造成一定冲击,换电模式的优势将会凸显,充换电模式将均衡发展。
截至 2021 年,中国的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达 110 万个,预计 2026 年和 2030 年将分别达到 770 万个和 1,720 万个,市场对公共充电设施的巨大需求将持续引领行业增长。
过去几年,交流充电桩(慢充桩)是公桩的主流。由于政府的补贴鼓励和相对较低的采购成本,交流充电桩(慢充桩)成为公桩增长的绝大部分。交流充电桩(慢充桩)的数量从2017 年的10万个增加到2021年的70万个,年复合增长率为67.3%。不过,随着政府逐步削减对公桩的补贴,以及市场对更高充电效率的需求不断增加,预计直流充电桩(快充桩)的数量将引领行业增长。预计到2026年和2030年,直流充电桩(快充桩)的数量将分别增长到340万个和870万个。
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多项政策支持充电桩行业的发展。2014年起,国家根据新能源汽车数量规划充电桩的建设目标;2016年起,国家开始为充电基础设施建设提供财政补助;2019年起,充电桩被纳入“新基建”并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在较早的充电桩政策中,政府出台补贴政策鼓励充电桩建设。最近,政府补贴重点已从充电桩建设转移到充电桩运营,政府有意加大运营力度,提升充电桩设施运营质量。
充电桩业务可分为设备销售、充电桩运营、充电桩维护、充电桩联通四个部分,其中充电桩运营以充电桩的运营收入、增值服务收入和政府补贴为主要收入来源。根据投建主体不同,充电桩运营可分为自建自营、合建联营、他建代营、私桩共享四个模式,多元的运营模式能够让充电桩运营商更灵活、更高效地为用户提供补能服务。
截至2022年2月底,按公用充电桩数量计,我国充电运营商前十市占率约为85%,前三名总市占率可达约56%。
目前主流的换电模式包括分箱换电和底盘换电,其中分箱换电的可标准化程度高、车型兼容性高而底盘换电安全性以及换电效率更优,因此大部分厂商采用分箱换电技术。
未来,换电车型标准化提高、车电分离模式以及电池梯次利用将成为换电技术的三大主要发展趋势。
车型标准化程度提升,换电站不断兼容更多车型。标准化是换电模式急需攻克的难点,目前管理部门和行业协会致力推动乘用车动力电池更换标准统一,汽车厂商、电池生产商、第三方换电运营商建立联盟,积极探讨动力电池更换标准,扩大换电市场。
发展车电分离模式降低换电车型用户进入门槛。目前换电市场主要的应用场景为营运以及物流车辆,该场景下司机用户对价格敏感度较高,发展车电分离模式可降低司机以及出租车公司初始的购车成本从而降低用户选择换电模式的门槛。
电池全生命周期管理梯次利用。换电模式下的集约式全生命周期管理可构建电池性能、寿命、安全、残值等动态估值模型,为电池的梯次利用提供重要的数据依据,并降低退役电池的处理时间和处理成本,降低动力电池的回收难度,推动电池的梯次利用和回收。
国内活跃在换电领域的企业主要包括独立换电运营商、新能源车企和电池企业。随着车企对换电模式的接受程度越来越高并相继计划推出换电车型,预计换电模式将迎来快速发展期,换电站的数量将持续增加,成为充电模式的有效补充。
独立换电运营商的核心定位是与车企合作开发换电车型,专注于服务出租车用户,代表企业包括奥动和伯坦科技。奥动从2016年开始与北汽新能源达成战略合作,大规模推广换电模式;奥动计划5年内完成10,000座换电站投建。
新能源车企作为换电领域的核心角色,入局换电意在自建平台与生态圈,代表企业包括蔚来、吉利和北汽。蔚来规划至2025年底,全球蔚来换电站总数将超4,000座,其中中国以外市场的换电站约1,000座。
电池企业入局换电的核心在于推动电池标准化,实现电池全生命周期服务,代表企业如宁德时代。2022年1月,宁德时代发布换电服务品牌EVOGO“乐行换电”及组合换电整体解决方案,宣布正式进军换电领域,计划两三年内建成全球领先的换电服务网络,EVOGO将率先在10个城市试点推广。
中国主要的换电运营商包括蔚来、奥动新能源、蓝谷智慧、伯坦科技等,其中蔚来与奥动新能源在覆盖换电站数量中遥遥领先。
关于云快充
江苏云快充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16年,是中国领先的充电物联网和能源管理服务商,打造了国内领先的第三方充电物联网SaaS平台,业务覆盖360多座城市,服务电桩运营商超4,300家。
基于开放的第三方平台合作生态,云快充为政企客户、电桩运营商、车队、EV制造商等全产业客户提供全方位的充电服务和能源管理服务解决方案,并携手地方政府与产业链上下游成立充电基础设施领域首支“双碳”基金,服务国家新能源战略,共同创造社会价值。